Friday, June 29, 2012

濕疹有治療方法嗎?


不幸患上濕疹,治療的最重要一步是注意個人的皮膚護理,可有助解決患者皮膚結構的根本問題。例如,濕疹患者應使用可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的護膚品,如油質類的護膚霜,沐浴時要注意水溫,盡量使用溫水及不含皂性的沐浴液;還有,加強皮膚保濕亦是十分重要,尤其是皮膚乾燥的時候,可於沐浴後塗上潤膚乳以保持皮膚的濕度等。



細菌感染亦是重要因素,如經常發生則需用氯氣浴等方發減少皮膚細菌滋生。個別患者可能有需要查出致敏因素,從而減少接觸。除此之外,藥物治療如外塗類固醇,可有助消退炎症,不過謹記要遵從醫生的處方使用。嚴重的濕疹患者亦同時需要口服藥物治療,如短期口服類固醇、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或環孢靈素(Cyclosporine)等。

參考資料: http://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June 27, 2012

分門別類的食物過敏


口腔過敏綜合症
同樣是由IgE免疫球蛋白E導致的過敏反應,患者同時對花粉敏感。因花粉和蔬果的致敏原產生交叉反應(Cross-Reactivity),所以患者在接觸新鮮蔬果後,口腔會出現痕癢現象,如對槐樹花粉過敏病者通常對蘋果、啤梨、櫻桃(車厘子)和奇異果(彌猴桃)等敏感。


嗜酸性細胞炎症
屬於慢性過敏反應,可影響腸胃系統如食道、胃部、小腸及大腸。患有嗜酸性細胞炎症者會有胃液倒流和肚痛等症狀,嬰兒會有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甚至大便出血,情況嚴重時更會引致營養不良,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其實,絕大部分敏感反應產生的腹痛、胃酸倒流等屬輕微症狀,當嬰兒戒掉牛奶或轉用低敏奶粉時,過敏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腹腔疾病(Celiac Disease)
因麩質或麵筋引起的慢性腸胃過敏反應,以西方國家較為常見。腹腔疾病可引發腸胃炎,嚴重損害小腸絨毛造成萎縮,導致腸胃吸收不良、腹痛、腹瀉等情況,若久病不醫更會增加腸胃淋巴癌的風險;除此之外,麩質或麵筋敏感亦會引發疱疹皮膚炎,並會在腹部和大腿上形成非常痕癢的水泡。東方人患此類疾病的個案極少。

參考資料: http://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June 25, 2012

蕁麻疹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


寄生蟲感染是一些落後國家主要形成蕁麻疹的原因。然而,像香港較先進的地方亦有機會受到寄生蟲感染,如食魚生、家中養寵物等因素。 小朋友對衛生意識不足是最容易受到寄生蟲感染。



在本港,大部份蕁麻疹個案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並沒有特定某一種病毒,要視乎患者對哪類病毒產生過敏反應。較常見的病毒是引起腸胃炎的諾沃克病毒及輪狀病毒,故患有腸胃炎的病人同時長出蕁麻疹的機會較大;此外,一些長期病毒如肝炎病毒亦會引致慢性蕁麻疹。因此,肝炎患者和肝炎帶菌者會較容易長出蕁麻疹,並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肝炎痊癒為止。

大部份病毒感染引起的蕁麻疹會自行消失,但所需的時間則因人而異。以腸胃炎患者為例,最初的兩至三星期,蕁麻疹的病情會較嚴重,更有可能對普通敏感藥物沒有反應,不過病徵會慢慢減少並於六至八星期後完全消失。其他病毒則會逗留數月,甚至是超過一年的時間。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hursday, June 21, 2012

室內環境的改善 之塵蟎篇


所謂西方或先進國家的日常生活,超過90%是在室內進行,因此室內環境對過敏和哮喘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特別是現今社會,室內絕大部份設有空調系統,沒有新鮮空氣便促使了室內致敏原的問題,而首當其衝的是塵蟎。若能減少家居塵蟎致敏原,亦可減低將來患過敏症和哮喘的機會。

然而,市民對塵蟎存有不少誤解,如人造纖維枕頭的致敏原比用羽毛枕頭的少等。其實,羽毛枕頭所含的致敏原是遠低於人造纖維枕頭,大概是羽毛枕為了防止羽毛漏出,表面的編織較為細密,此做法亦可減少致敏原從枕頭漏出。然而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防致敏原套蓋住枕頭、床褥和棉被等。

此外,地毯亦是室內致敏原的重大原兇,若可去除地毯,使用防塵套減少床上塵蟎,便可減低高危嬰兒日後患上過敏症和哮喘的機會。

參考資料: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uesday, June 19, 2012

甚麼因素能影響免疫系統的平衡?

當某些免疫力過強的時候,其他免疫力可能會被減弱;過敏病或自身免疫病的傾向是能遺傳的。在免疫系統未成熟時的環境因素也很重要。日本科學家在十多年前發現,在幼年時曾接觸肺結核菌的人,患過敏病的機會亦減少。日本在近數十年過敏病的法病率急劇上升,有可能是因為環境衛生改善而減少了傳染病。






相反地,有研究又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有可能與病毒感染引起過強的免疫反應有關。動物實驗証實,用細菌基因所製成的疫苗能增強Th1反應,更可根冶實驗室老鼠的過敏病。但是這種療法亦可能增加其他免疫病的機會。


那麼,是否有辦法能增強免疫力來對抗疾病?在某些情況,例如有免疫不全症的病人,的確可以用免疫球蛋白和各種白介素來增強抵抗力。但是,這種做法是要彌補病人免疫系統的缺陷,在正常人身上就未必有同樣效果。有臨床實驗,將加強免疫力的藥物用在有嚴重感染的病人身上,反而弄巧反拙,可能因為免疫反應亦能造成巨大的破壞。在莎士疫潮時,病人肺部的受損有可能是因為免疫反應過份劇烈,因此要用大量類固醇藥物來壓抑。


最近美國科學家能在一九一八年流感受害者的肺部組織再造當年的流感病毒,發現該病毒出自禽鳥,與近年的H5N1病毒相似。最令人擔憂的,是當老鼠被這病毒感染後,也出現類似莎士的嚴重肺炎。那麼,免疫力強的壯年人仕患病後的風險可能更大。



參考資料: http://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Friday, June 15, 2012

蕁麻疹過敏性反應

蕁麻疹屬於急性過敏反應時,患者在接觸致敏原後(如藥物、食物或昆蟲等)約一至兩小時內便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有些人士對蝦和蟹等海產類食物敏感,每當他們吃過此類食物時便會出現風疹然而,若情況不太嚴重患者不需服藥物便一天之內風疹會漸漸消失,直至再次接觸同樣食物時,風疹又會再次出現。









有時候,患者未必完全清楚自己對某種食物有過敏反應有些人可能對食物添加劑或調味料如薑、蒜頭等過敏,而有些人甚至找不到致敏的源頭食物過敏通常引發急性蕁麻疹只有5%的慢性蕁麻疹於食物過敏引致



環境致敏原亦會造成急性蕁麻疹,如花粉症患者在春天的花粉季節時特別容易出現蕁麻疹;動物過敏者在接觸貓狗後都會長出蕁麻疹;而塵蟎過敏者或患有鼻敏感哮喘人士,接觸了塵蟎或多塵的物件後,又或是久經未洗的毛衣時都會出蕁麻疹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 www.allergyhk.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June 13, 2012

食物過敏

食物也是重要的過敏原之一,也是一種免疫系統的反應。最常引起的是蕁麻疹、嬰兒濕疹及嬰兒胃腸障礙。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為牛奶、黃豆、雞蛋、花生、小麥、海鮮、果仁。食物過敏不一定是發生在胃腸之內,整個身體都可能有過敏反應,如果是初次接觸,可能是口部出現紅腫痕癢等。






吃了過敏食物可以導致嘔吐或肚屙,若是被吸腸胃吸收了,就有可能出現其他的過敏反應,如水腫、風疹、血壓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免疫療法
要根治過敏症可以嘗試使用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又稱減敏治療(Hyposensitization),是漸進性的增加身體接受致敏原的劑量,希望可以調整身體對過敏原的免反疫反應。減敏治療的效果以過敏性鼻炎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過敏性氣喘。

可通過舌底或注射以吸收致敏原,刺激免疫系統,強迫免疫系統接受,減低過敏

參考資料: http://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June 11, 2012

食物過敏足以致命


不少人誤以為食物敏感只會發生於兒童身上,其實成年人亦有機會患上食物過敏。根據美國一項統計顯示,平均每年約有150宗因食物過敏而死亡的個案,當中大部份的死者是知道自己患有食物過敏,但延遲使用藥物而導致死亡。因此,食物過敏亦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絕對不能輕視。



成人常見的海鮮過敏
食物過敏可以分為由免疫球蛋白E (IgE)造成的早發性或急性過敏反應,以及淋巴球細胞產生的晚發性或延遲過敏反應,當中的病徵各有不同。能導致身體出現過敏反應的食物眾多,其中有某幾類食物致敏原是成年人中較常見的,如花生、腰果、貝殼類及魚類等。

如對海鮮有過敏反應。海鮮當中可細分為魚類、貝殼類及甲殼類三種。魚類海鮮的致敏源是小清蛋白 (Parvalbumin),由於不同魚類的小清蛋白相似,患者容易產生交叉反應,即病人可以只對指定一種,又或者是多種魚類家族產生過敏反應。因此,在進行食物過敏測試時,便需要利用多種不同的魚類家族作試驗。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