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4, 2021

花生過敏 - 花生過敏症狀, 花生過敏治療療法

 




 

食物過敏是其中一種經常令患者及其照顧者焦慮的病症,尤其是會威脅生命安全的情況。我們每日進食數次,患者則需要擔心每一口食物的安全性,嚴重影響個人的精神健康。雖然脫敏治療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及哮喘已有數十年歷史,但治療食物過敏的疫苗研究,至今仍未成功。

過去兩年,已發表了數項有關口服花生脫敏研究。雖然參與治療的患者能成功改善過敏問題,但治療仍有很多副作用,亦需要嚴密監察。

舌下含服脫敏治療是一種治療塵蟎和花粉過敏的新方法。近期研究顯示,治療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及哮喘的情況。這種治療的好處是方便及安全。最近一項研究指舌下含服脫敏治療,對花生敏感的患者亦有效。研究於在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及美國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進行。花生過敏原提取液或安慰劑分別給予十八名兒童,並定期提高劑量。實驗中沒有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只有口部痕癢是當中最明顯的不良反應。十二個月後,接受過敏素提取液治療的患者比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能進食多20倍的花生。治療後患者能接受平均1700mg花生,相等於6-7粒花生。據估計,患者能定期進食花生,以維持治療的效果。

最近我們已開始利用相同的花生過敏原提取液,提供舌下含服花生脫敏治療,已有患者成功脫敏。我們有信心治療會有助大部份花生過敏的患者擺脫困擾。




參考資料: https://www.allergy.hk/peanut-allergies.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21

抗過敏由兒童做起

 



過敏的成因無論是後天或先天,都會對幼童的生活質素和健康造成影響。專科醫生強調,都市人過敏病患愈趨普遍,本地患者病發年齡更有不斷提早的年輕化情況,故呼籲家長如有懷疑,應盡早帶子女求診,因為如惡化成嚴重過敏症,可足以致命。

對於本港常見的過敏症病患,免疫及過敏病科醫生鄔揚源指出,本地患者於孩童時期已病發的情況愈趨普遍,而當中又主要以鼻敏感、濕疹、哮喘、食物敏感最為常見,其次則為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等。

較被人忽略的,是大部分患者很可能連自己有否患過敏症亦不太清楚,其實如果季節氣候轉變時,便會出現流鼻水、打噴嚏或鼻部痕癢等情況,即很可能已經屬輕微過敏症患者。

鄔醫生說:「要認識過敏症,需要先由其成因和病理說起,過敏症成因主要是人體免疫系統,錯誤辨別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會損害人體健康,因而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和炎症。而兒童的異常免疫反應其中一個成因乃幼兒的免疫系統還未曾成熟,因而產生錯誤的反應。其次,病童的成長環境亦與免疫系統是否發育成熟有關,如幼兒時期接觸到愈多細菌抗原,理論及實際上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忍耐反應和成熟程度。可是,由於現今世代,尤其已發展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生活環境都過於衛生,令幼兒接觸細菌的機會也相應減少,很多時過度保護下,反而令幼兒免疫系統在成長時期,缺乏了充足刺激,有礙了整體的抗病抵禦能力。」


雖然過敏性疾病的症狀,以及可影響的器官範圍非常廣泛,如涉及由耳、鼻、喉的呼吸系統、眼睛,以至皮膚等,但初步也可根據其成因機理,概括分為「抗體過敏」及「細胞過敏」兩大類。前者多以鼻敏感、哮喘、蕁麻疹、風疹、急性食物過敏及藥物過敏為主,一般會於接觸致敏原後,大概約一小時左右便病發。這是由於人體接觸到致敏原時,自身免疫系統所製造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經血液進入皮膚和呼吸系統等,從而刺激到人體「肥大細胞」釋放出發炎因子,令人體出現各種過敏症狀,例如氣管收窄、皮膚紅腫、痕癢等。

至於「細胞過敏」則以一些延遲和持續發生的過敏反應為主,例如皮膚的濕疹類紅腫、接觸性皮膚敏感,或由食物引發的腸胃敏感等等。這都是由於免疫系統內的T細胞接觸了某些致敏原時,釋放一些發炎因子,並造成過敏症狀,一般會於接觸致敏原後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病發。

鄔醫生提醒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有過敏問題,好像經常無故流鼻水、咳嗽或皮膚紅腫痕癢等,應盡早前往求診,要確診是否患有過敏性的疾病,除了參考家族病史及作詳細的臨牀問診外,血液測試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因它可檢測出患者血液內是否含有對特定致敏原有反應的抗體。

不過,由於部分病菌也會產生類似的抗體,例如金黃葡萄球菌等,因此血液測試有時亦難以完全避免出現假陽性反應的機會率。總而言之,醫生會從多個角度綜合判斷,不會靠單一的血液測試來斷症。

病童確診後,應盡早接受治療,首先應找出致敏成因,例如進行皮下測試,確定引起過敏的致敏原是甚麼,之後再進行脫敏治療,其中一種治理方法是將致敏原提煉成藥劑,以舌下置藥方式,讓身體逐步適應,從而達到減少過敏的效果,但這種治療可能會長達三至五年。

另一種是近年新研發的抗IgE藥物,屬於可直接針對免疫球蛋白抗體的抗過敏藥物,藥物可以有效中和患者的致敏因子IgE,從而減少急性過敏反應,一般多用於嚴重及對身體有即時危險的情況。」鄔醫生強調。







參考資料: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625988&target=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October 11, 2021

嚴重過敏性皮炎需要口服消炎藥

 



嚴重過敏性皮炎的患者,單獨使用外塗藥物難以控制病情。一般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已是極度過敏,而血液內的IgE抗體相當高,如局部外塗藥物無效時,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口服類固醇可有效地減輕皮炎,不過早前提及,類固醇並非適合長時間使用。對於過敏性皮炎嚴重者,可短暫服用口服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停藥後或會出現反彈現象,或有需要用另類免疫藥物取代。以下是兩種持有較多醫學數據支持的另類免疫藥物:



1.          Azathioprine(硫唑嘌呤)

2.          Cyclosporine(環孢靈素)




Azathioprine較適合小童,它的藥力稍慢,通常8-12星期才發揮效力。初時可跟類固醇一併使用,當Azathioprine開始見效時,便會停用類固醇藥物。一般而言,Azathioprine在服用6-12個月時已達致70%-80%的療效,若患者持續服用較長時間(約1-2年)後,病情受到控制時便可轉用局部類固醇藥物。


Cyclosporine是抗排斥藥物,通常1-2個星期便可發揮藥性,可是Cyclosporine的費用不單昂貴,副作用亦比較多,如影響腎功能、血壓等,停用時亦可能有反彈現象。






參考資料: <<了解過敏症>>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急性風癩 數分鐘奪命

 

今年關注組織以俗稱「風癩」的蕁麻疹為主題。組織指,本港一半以上人口有一種或多種過敏,其中蕁麻疹是常見的敏感症狀,急性蕁麻疹更可在數分鐘內奪命,呼籲大眾勿輕視其嚴重性。

「世界過敏週」香港統籌陳偉明表示,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症,因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使滲透性增加,形成似蚊叮蟲咬的腫塊,經常反覆發生,可以自行消退,但嚴重時可以令患者在幾分鐘內喪命。

陳指,蕁麻疹佔大多為急性,病人接觸到致敏原引發。假若蕁麻疹發生在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會腫脹加厚,形成血管性水腫,嚴重可引起呼吸困難及過敏性休克,常因救援不及,在5至10分鐘內會失去知覺及生命。因此,市民不應輕視蕁麻疹的嚴重性。

他續指,慢性蕁麻疹可持續最少6周或以上,每日或間歇性發作,且可持續數年,一般需由專科醫生評估,查找相關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血球病變等,計劃避免誘發因素措施及配合藥物治療。

過去治療蕁麻疹主要靠避免致敏原及服食抗敏藥,陳指現時有提供無睡意新藥、提升藥物劑量及採取免疫系統調節藥物進行脫敏治療,讓過敏者逐步接觸無害致敏原,令身體慢慢適應它。他提醒,時刻為皮膚保濕,可以減低致敏原入侵的機會。

新療法助脫敏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教育及訓練委員會主席鄔揚源指,患者除了要忍受敏感帶來的痛苦,亦要面對社會岐視,他舉例,美國有航空公司不讓對花生敏感的乘客上機;亦有本地家長去信要求老師關注子女敏感情況,結果被要求轉校。他希望藉「世界過敏週」教育大眾認識此病,減少對患者的歧視。








參考資料: Yahoo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Friday, June 25, 2021

不可多得的防塵蟎套

 


防塵蟎套是減少患者接觸致敏原的一個有效方法。因家居塵蟎主要居住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應替床褥和枕頭等長時間接觸的用品套上防塵蟎套。最佳的選擇是人造纖維物料細密編織而成的微纖維套,能有較隔離塵蟎致敏原,有助減少患者對致敏原的接觸。避免使用不能清洗,不透氣或附有化學劑的防塵蟎產品



一般而言,防塵蟎套應該二至四個星期清洗一次,而日用的床單、枕頭袋和被袋,亦需要每星期以55oC 的熱水清洗一次。塵蟎在55oC 的環境下,十分鐘後便會死亡。若有部分物質不適宜以熱水清洗,便可使用乾衣機加熱。同樣地,乾衣機的溫度需調至55oC 及使用約十分鐘;對於一些不可用熱力處理的物件如毛公仔 ,可用冷凍方法,即把物件放在攝氏-20oC 的冰箱內儲存24小時,可將塵蟎凍死,然後再用冷水洗走塵蟎的屍體。而乾洗亦是殺死塵蟎的方法之一,但未必能夠清洗已經存在的塵蟎致敏原。




最後,不少人都誤以為羽毛枕頭較容易引起敏感。有研究發現,乳膠和其他人造物料所製造的枕頭,造成敏感的機會比羽毛枕頭多五至八倍,因羽毛枕的外層質素比較高,能較有效隔離致敏原,所以產生敏感的機會亦減低了。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May 26, 2021

過敏休克要警惕 攜帶急救筆保平安

 

過敏體質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一些食物及物質,會令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它可在數小時甚至數秒鐘內引致過敏性休克,其嚴重性不可忽視。過敏性休克可令人呼吸困難,失去知覺,嚴重時更會致命。因此過敏症患者應及早求診,並隨身攜帶「過敏急救筆」,及時紓緩過敏性休克帶來的不適,避免出現生命危險。

過敏症在本港十分普遍,在小童中尤其常見。嚴重的過敏性反應可造成休克,是一個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其全身性的症狀包括皮膚、呼吸道、心臟、腸胃及中樞神經等,可謂「殺人於無形」。

多種物質可引發過敏

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部分物質當為入侵的病原,繼而產生抗體,製造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E),引發免疫反應,令身體出現過敏徵狀,例如氣喘、皮膚出疹及喉嚨及氣管收窄等。事實上有不少小童患上不同程度的濕疹、食物敏感或哮喘等過敏症。常見的食物致敏原包括花生、果仁、雞蛋及奶類製品等,而常見引起過敏性休克的物質,則包括藥物如抗生素、昆蟲毒液及乳膠等。致敏原種類繁多,雖然不少人會避免接觸相關食物及物質,但仍有部分食物製成品可能未有清晰列明所含成份,過敏者一旦進食,會引致嚴重不適徵狀;而在日常生活及戶外地方,也隨時會不慎接觸致敏物質,引發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後果嚴重

由於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導致過敏性休克,隨時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使人失去知覺甚至送命,因此若發現有嘴唇或舌頭腫脹、面部麻痺、喉嚨及氣管收窄、呼吸困難、頭暈、凸起紅疹、失去意識、嘔吐及血壓急降等不適徵狀,應立即使用一次性腎上腺素注射器 —「過敏急救筆」,除了可以放鬆氣管肌肉,改善喉部腫脹及呼吸情況外,更可提高血壓,紓緩頭暈或失去知覺等徵狀。

隨身攜帶保安全

一次性使用的「過敏急救筆」,已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既安全又簡單易用,內有預先量度的單劑量腎上腺素,以及配備同類產品獨有的自動回收式針頭。使用時,只需先拔除自動注射器的黃色保險蓋子,然後把黑色的注射器針頭牢牢地按壓在大腿外側,當聽到啪一聲後,顯示正在注射腎上腺素,大約十秒後可將注射器移開,並可用手輕輕按摩注射位置。注射後急救筆的黑色蓋會自動套住針頭,保障安全。

「過敏急救筆」可有效急救過敏性休克,無論在戶內及戶外,均可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過敏急救筆」,已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既安全又簡單易用,內有預先量度的單劑量腎上腺素。同時更備有兩款不同的單劑量,供不同體重人士使用。體重30公斤以上人士適合注射300微克劑量,15至30公斤體重人士,則可選擇150微克劑量。急救筆不用冷藏貯存,使用改善不適徵狀後,應盡快求診,若情況危急,則應同時報警求助。同時過敏性休克患者應隨身攜帶「過敏急救筆」,以保障安全。

過敏急救筆使用方法


使用時,先拔除自動注射器的黃色保險蓋子。
把黑色的注射器針頭牢牢地按壓在大腿外側,當聽到啪一聲後,顯示正在注射腎上腺素,大約10秒後可將注射器移開,並可用手輕輕按摩注射位置10秒。
注射後急救筆的黑色蓋會自動套住針頭,保障安全。
如症狀在5至15分鐘後沒有改善,應準備第二次注射並立即致電999尋求醫療援助。










參考資料: 香港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Friday, April 16, 2021

過敏測試有什麼種類?


為了有效地治療過敏病,準確的診斷是必要的。病人詳細的病歷與體格檢查,再配合測試,便能讓醫生更清楚了解過敏病原,同時亦可使我們能按照您的情況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皮膚點刺測試:
以診斷動物的毛皮垢屑, 塵蟎, 黴菌, 花粉, 黃蜂、蜜蜂等蜇棘昆蟲的毒液, 食物, 橡膠, 藥物,如盤尼西林、局部麻醉藥…


過敏血液測試
激發式測試以診斷阿斯匹靈藥物敏感, 食物和食品添加劑過敏, 過敏哮喘
盤尼西林及其它藥物過敏, 特殊過敏原反應,
晚發性過敏反應皮膚測試:細胞免疫功能測試, 結核病測試


肺部功能測試:
哮喘診斷, 確定哮喘治療的成效
鼻黏膜診斷過敏, 傳染


斑貼測試診斷:接觸性皮膚炎, 與食物過敏相關的異位性皮膚炎(濕疹)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Friday, March 12, 2021

濕疹診斷與測試





濕疹的病徵明顯,在診斷時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找出誘發病症的根源。


濕疹症狀:皮膚癢及乾燥, 紅腫, 龜裂, 損傷(因長期搔癢), 皮膚變厚

過敏測試 - 在診斷嬰兒和一至兩歲的小童,首先要檢查他們有否食物過敏。有研究指出,約有40-50%的三歲以下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小童有食物過敏的現像,但在少年和成 年病人較為罕見。 環境致敏原如塵蟎、霉菌和動物毛屑等,和接觸性致敏原如金屬、顏料、防腐劑等亦會引起過敏反應。

下一步驟是證實患者是否有細菌感染的跡像。在患者發病時的皮膚表面抽取部份細菌培養,測試它有否抗藥性。若患者的抗生素藥物劑量不足時只能去除部分細菌,存活下來的會為求生存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產生抗藥性保護自己,故再使用抗生素時則需加倍注意。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February 8, 2021

嚴重濕疹患者生活守則



濕疹長年累月反覆發作,令嚴重濕疹患者的身心飽受困擾,亦影響生活和工作表現。免疫及過敏科專科醫生鄔揚源建議患者對症下藥接受治療之餘,從生活細節上著力改善,對控制病情將大有幫助。

要有效治療先要明白濕疹成因。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指出:「濕疹是皮膚出現結構性問題,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不健全,致敏原容易進入皮膚,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皮膚發炎反應。因此,嚴重濕疹患者除接受醫生的藥物治療外,也要注重日常護膚,避免受致敏原刺激。重點之一是強化皮膚的屏障功能,保持皮膚水分。選用配方簡單,非水溶性成分護膚品如凡士林,可避免成分被皮膚吸收引起敏感,亦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減低外來致敏原進入皮膚的機會。」


天然成分和植物成分不一定安全


很多人以為凡是「天然」或「植物成分」均不會致敏,鄔揚源醫生指出這觀念並不正確。「根據資料顯示,現時最強烈的致敏原均來自植物,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舉例說,薰衣草(Lavender)精油由多種物質組成,部分是非常強的致敏物質,同時存在於其他植物中。假如使用薰衣草精油後身體免疫系統出現過敏反應,之後使用與致敏成分結構類似,由其他植物製成的產品,身體亦會敏感,即醫學上的交叉反應。持續下去,甚至進食含有這些成分的食物,身體亦會出現過敏。」因此,嚴重濕疹患者不建議使用含植物成分和香料的護膚品。


日常生活中存在多種致敏成分,常見的包括塵蟎、重金屬和橡膠,而不少防曬產品、防腐劑、染髮劑和化妝品亦含有影響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嚴重濕疹患者應避免使用,或慎選成分。此外,改變生活習慣,亦有助控制病情。譬如保持居室清潔,減少塵埃積聚。不使用地氈和咕臣。使用防塵蟎功能的枕頭套和床褥套。使用抽濕機,避免霉菌滋生。衣服經常清洗,穿著棉質衣服。全新的衣服必須先清洗,以免衣服上的化學劑和染料等成分殘留,刺激皮膚。如入住酒店或使用健身室,要自備毛巾。


醫治嚴重濕疹


要在生活中徹底杜絕致敏原有時並不容易,這亦是嚴重濕疹患者病情長期反覆的原因之一。鄔揚源醫生表示,他的一名病人對塵蟎和貓敏感,但決不因病棄養愛貓。在長期受致敏原刺激的情況下,患者病情相當嚴重,長期無法安睡,皮膚傷口經常受細菌感染,強烈痛楚下有時影響走動。曾接受局部性類固醇藥物治療和免疫抑制劑,病情沒有明顯改善。後來他使用針對濕疹的生物製劑,皮膚消炎止癢效果理想,睡眠質素明顯提升,目前有近七成皮膚得到改善。鄔揚源醫生解釋:「濕疹生物製劑是針對濕疹問題研發,消炎效果明顯,副作用亦較少。當病人完成生物製劑治療後,可進行針對免疫系統的脫敏治療,有機會令身體不再出現敏感反應。」



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E5%81%A5%E5%BA%B7/466245/%E5%9A%B4%E9%87%8D%E6%BF%95%E7%96%B9%E6%82%A3%E8%80%85%E7%94%9F%E6%B4%BB%E5%AE%88%E5%89%8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過敏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Friday, January 15, 2021

類固醇治濕疹 愈搽愈衰? 醫生:有效消炎 控制病徵




【明報專訊】濕疹引致皮膚痕癢、乾燥、紅腫、龜裂,困擾不少患者。然而對於治療濕疹時常用的類固醇,很多人卻未用先驚,因網上流傳種種「禍害」:類固醇上癮、停藥反彈……


很多人分享戒斷類固醇來對抗濕疹,又有人建議做IgG抗體測試,更說要戒牛戒海鮮。對付濕疹,真的要跟足各種「戒條」?


治療濕疹常用的外塗類固醇藥膏,很多人都擔心副作用。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表示,使用類固醇可達消炎作用,控制濕疹病徵。因接觸致敏原或刺激物質而引起的濕疹,使用類固醇可消退炎症,只要不再接觸致敏原,便不會復發。但要留意的是,類固醇不是用來對付誘發病症的根源,「如果不去處理濕疹的成因,單靠類固醇,治療當然不會成功!這是為何經常有許多失敗個案的原因」。


可致皮膚屏障功能減弱


傳聞身體會慢慢對類固醇產生耐藥性,甚至對類固醇上癮,更有人主張要戒斷類固醇。鄔揚源糾正當中謬誤,指出「愈搽愈衰」並非免疫系統對類固醇反應減少,而是類固醇會令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減弱。以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為例,患者因先天性皮膚結構問題,皮膚的保護屏障有缺陷,容易被外來物刺激,引起發炎。「類固醇只是抑壓發炎反應,但長期使用會令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減弱,皮膚本來已經有問題,再用類固醇使問題加劇,那當然令濕疹愈來愈嚴重!」


藥效愈強反彈愈大 不可長用

亦有網民指每次停藥都會反彈,皮膚嚴重發炎,結果類固醇愈用愈多,陷入惡性循環。鄔揚源表示,停用類固醇會有反彈的情况,令病情加劇,並認為這是一步步將問題加深,「用愈強的類固醇,反彈就愈嚴重。這時患者非常不適,又會用更多的類固醇去抑壓病情。每次用愈多的類固醇,反彈便愈強,然後再用更強的類固醇」。因此,類固醇不宜長期使用,因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如果塗抹類固醇的範圍大,會吸收到不少類固醇。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較差,吸收類固醇分量會較正常皮膚多。


鄔揚源提醒,長時間使用類固醇有可能抑壓腎上腺,亦會影響眼睛,增加患上青光眼、白內障的風險。副作用亦包括鈣質流失、骨枯、影響內分泌系統,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等。當然,這亦取決於使用的類固醇強度、用量、患者的自身因素。


正確用藥治標 處理病因治本

既然類固醇有這麼多副作用,又不可以完全根治濕疹,應否棄用?鄔揚源回應道:「所有藥物都有其好處、壞處,如果因為有副作用就完全不用,按照這邏輯的話,很多藥都不會用。」治療濕疹,類固醇只是其中一種治療方案,有消炎作用,控制病徵,但非治本的方法,首要是找出誘發濕疹的主要原因,再對症下藥。


香港過敏協會資料指出,濕疹病因包括與物質的接觸及摩擦,或對某些食物、藥物及真菌感染的反應;也可能受情緒,自身免疫情况所影響。遠離已知的致敏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資料來源:https://ol.mingpao.com/ldy/beautystyle/fitness/20190422/1555871746682/%E9%A1%9E%E5%9B%BA%E9%86%87%E6%B2%BB%E6%BF%95%E7%96%B9-%E6%84%88%E6%90%BD%E6%84%88%E8%A1%B0-%E9%86%AB%E7%94%9F-%E6%9C%89%E6%95%88%E6%B6%88%E7%82%8E-%E6%8E%A7%E5%88%B6%E7%97%85%E5%BE%B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過敏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