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近被指為濕疹元凶、遭世界權威醫學組織呼籲禁用的兩種防腐劑MI和MCI/MI,據《蘋果》統計,本港四大零售連鎖店出售的573款個人護理用品中,多達
六至八成洗髮水和護髮素含有該兩種防腐劑。有專科醫生指,近兩年求診病人中,有六成對MI或MCI敏感,情況嚴重,患者應停用有關產品。
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兩周前警告,近年常用的防腐劑MI和MCI/MI,致敏比率正急速上升,恐會引致皮膚過敏或濕疹大爆發,呼籲禁用。英國皮膚過敏協會會長奧頓更指,目前已有近10%患者對該兩種物質過敏。
沙宣及潘婷有份
MI是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CI/MI(或稱Kathon CG)則是由MI和MCI(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甲基氯異噻唑啉酮)混合而成。
《蘋果》記者分別到調景嶺的百佳、惠康、萬寧及屈臣氏四大零售連鎖店,查看573款個人護理產品的成份標籤,包括洗髮水、護髮素、沐浴露、潔手液及大眾化 的皮膚護理產品。結果發現,近四成產品含有MI或MCI;三成無標示成份,如強生(Johnson&Johnson)、碧柔(Biore)等;三 成不含該兩種防腐劑。
其中,洗髮用品最普遍使用MI和MCI,在133款洗髮水和79款護髮素中,多達62%含有關成份,包括大眾熟悉的品牌如Clairol(草本精華)、 Head& Shoulders(海倫仙度絲)、Pantene(潘婷)、Rejoice(飄柔)、Vidal Sassoon(沙宣)等;另有17%無標示成份,即合共有六至八成含有MI或MCI。
沐浴露、潔手液、護膚用品(如潤膚露、面霜、面膜等)含MI或MCI的比例雖低於三成,但卻有四成產品無標示成份。其他日常用品如濕紙巾、染髮劑、油漆等,都會使用MI和MCI。
免 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指,近兩年的求診病人中,有六成對MI或MCI敏感,「好多都係女士,塊面敏感,呢個情況五、六年前好少見」。他解釋,MCI 其實與MI差不多,只是多了氯而已,「大部份對MI敏感嘅人,同時都會對MCI敏感」;而這兩種物質的化學結構,又與甲醛相似,故被當成防腐劑使用。
如脫皮應即停用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衍里也表示,根據臨床診斷,近年皮膚過敏患者有增加,而且不少都與護髮產品有關,「部份病人頭皮痕癢,通常係最近用咗染髮劑,或者係換咗洗頭水,不過做完皮膚測試,又搵唔到致敏源」;而現時本港的皮膚敏感測試,一般不包括MI和MCI/MI。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呼籲,濕疹或皮膚過敏患者不要使用含MI或MCI的產品;市民使用後如出現脫皮或紅腫等徵狀,也應即時停用。他指,濕疹及過敏是免疫系統疾病,若人體經常接觸致敏物質,有可能激發免疫系統反應,「原本冇(濕疹)都變有」。
除了MI和MCI/MI外,鄔揚源醫生表示,還有很多不同化學物質會致敏,例如以往常用的防腐劑Paraben,自發現可令人過敏後,部份廠商才停用,更推出標榜「不含Paraben」的產品,但「其實只係用咗MCI/MI取代」。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兩周前警告,近年常用的防腐劑MI和MCI/MI,致敏比率正急速上升,恐會引致皮膚過敏或濕疹大爆發,呼籲禁用。英國皮膚過敏協會會長奧頓更指,目前已有近10%患者對該兩種物質過敏。
沙宣及潘婷有份
MI是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CI/MI(或稱Kathon CG)則是由MI和MCI(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甲基氯異噻唑啉酮)混合而成。
《蘋果》記者分別到調景嶺的百佳、惠康、萬寧及屈臣氏四大零售連鎖店,查看573款個人護理產品的成份標籤,包括洗髮水、護髮素、沐浴露、潔手液及大眾化 的皮膚護理產品。結果發現,近四成產品含有MI或MCI;三成無標示成份,如強生(Johnson&Johnson)、碧柔(Biore)等;三 成不含該兩種防腐劑。
其中,洗髮用品最普遍使用MI和MCI,在133款洗髮水和79款護髮素中,多達62%含有關成份,包括大眾熟悉的品牌如Clairol(草本精華)、 Head& Shoulders(海倫仙度絲)、Pantene(潘婷)、Rejoice(飄柔)、Vidal Sassoon(沙宣)等;另有17%無標示成份,即合共有六至八成含有MI或MCI。
沐浴露、潔手液、護膚用品(如潤膚露、面霜、面膜等)含MI或MCI的比例雖低於三成,但卻有四成產品無標示成份。其他日常用品如濕紙巾、染髮劑、油漆等,都會使用MI和MCI。
免 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指,近兩年的求診病人中,有六成對MI或MCI敏感,「好多都係女士,塊面敏感,呢個情況五、六年前好少見」。他解釋,MCI 其實與MI差不多,只是多了氯而已,「大部份對MI敏感嘅人,同時都會對MCI敏感」;而這兩種物質的化學結構,又與甲醛相似,故被當成防腐劑使用。
如脫皮應即停用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衍里也表示,根據臨床診斷,近年皮膚過敏患者有增加,而且不少都與護髮產品有關,「部份病人頭皮痕癢,通常係最近用咗染髮劑,或者係換咗洗頭水,不過做完皮膚測試,又搵唔到致敏源」;而現時本港的皮膚敏感測試,一般不包括MI和MCI/MI。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呼籲,濕疹或皮膚過敏患者不要使用含MI或MCI的產品;市民使用後如出現脫皮或紅腫等徵狀,也應即時停用。他指,濕疹及過敏是免疫系統疾病,若人體經常接觸致敏物質,有可能激發免疫系統反應,「原本冇(濕疹)都變有」。
除了MI和MCI/MI外,鄔揚源醫生表示,還有很多不同化學物質會致敏,例如以往常用的防腐劑Paraben,自發現可令人過敏後,部份廠商才停用,更推出標榜「不含Paraben」的產品,但「其實只係用咗MCI/MI取代」。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