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敏協會今日介紹本港食物過敏情況,指出港人受到不同程度的過敏困擾,而醫管局數據更顯示患食物敏感人數有上升趨勢。協會表示,1歲以下濕疹患者或有家族敏感病史是患食物敏感的高危一族。有醫生指食物過敏可從小預防,但公眾對過敏認知不足,建議政府增強教育,例如推廣餐廳無敏餐單。
協會指出,食物敏感與濕疹和哮喘等過敏疾病有關,有研究顯示,如兒童本身患有濕疹,患上食物敏感的機率比一般高2至4倍。濕疹患者因皮膚表層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若接觸到致敏源食物,身體會認為是外來物質並引致過敏反應。而食物敏感患者則由免疫系統失誤引起,患者身體誤認特定食物為有害物質。
本港食物敏感常見的致敏原包括花生、堅果、甲殼類海產、牛奶、雞蛋、小麥及大豆等,政府已要求預先包裝食物在標籤上列明有關食物成份。若家長想診斷子女是否對食物有敏感,可透過病史、皮膚點刺試驗、驗血及食物激發測試。
世界過敏組織定本月7日至13日為「世界過敏周2019」,本港估計約有5%兒童患者,食物敏感最常在3歲前首次發病。為減低子女患上食物敏感的風險,協會建議家長可餵母乳至少4個月,在6個月大起開始餵食不同常見的致敏固體食物,增加對不同食物抵抗力。同時留意幼兒進食時的身體變化,表面反應包括出疹、口舌腫脹等。協會強調,懷孕時或餵母乳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幼兒患食物敏感的風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協會指出,食物敏感與濕疹和哮喘等過敏疾病有關,有研究顯示,如兒童本身患有濕疹,患上食物敏感的機率比一般高2至4倍。濕疹患者因皮膚表層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若接觸到致敏源食物,身體會認為是外來物質並引致過敏反應。而食物敏感患者則由免疫系統失誤引起,患者身體誤認特定食物為有害物質。
本港食物敏感常見的致敏原包括花生、堅果、甲殼類海產、牛奶、雞蛋、小麥及大豆等,政府已要求預先包裝食物在標籤上列明有關食物成份。若家長想診斷子女是否對食物有敏感,可透過病史、皮膚點刺試驗、驗血及食物激發測試。
世界過敏組織定本月7日至13日為「世界過敏周2019」,本港估計約有5%兒童患者,食物敏感最常在3歲前首次發病。為減低子女患上食物敏感的風險,協會建議家長可餵母乳至少4個月,在6個月大起開始餵食不同常見的致敏固體食物,增加對不同食物抵抗力。同時留意幼兒進食時的身體變化,表面反應包括出疹、口舌腫脹等。協會強調,懷孕時或餵母乳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幼兒患食物敏感的風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