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敏感困擾不少港人,最常見對花生、堅果及牛奶等食物過敏,一般症狀包括出疹、痕癢及舌頭腫脹,嚴重可致休克甚至死亡。本港估計現有約5%兒童為患者,通常在3歲前發病,若患濕疹或有家族敏感病史為高危。有醫生指,公眾對食物敏感的認知不足,建議政府加強推廣無敏餐單。
食物敏感由免疫系統失誤引起,患者身體誤認特定食物為有害物質,引起痕癢、出疹、舌頭腫脹等過敏反應,嚴重者則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或致死。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海產、牛奶、雞蛋、小麥及大豆等,政府已經要求預先包裝食物在標籤上列明有關食物成份。
全球各國有1%至10%人口患各類食物敏感,而本港估計約有5%兒童患者。食物敏感最常在3歲前首次發病,然後以驗血及皮膚點刺試驗等方法確診,之後透過食物激發測試確認致敏量。
餵母乳四個月減患病風險
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指,食物敏感與其他過敏疾病有密切關聯,如濕疹和哮喘等,故屬過敏體質、或有家族敏感病史的人有較高風險患食物敏感。他引述海外研究,指兒童若患濕疹,患食物敏感的機率比一般高兩至四倍。他指,要減低子女患食物敏感的風險,婦女可餵哺母乳至少四個月,並在幼兒約六個月大時,試在餐單加入常見的致敏食物,或能助免疫系統正確辨別食物;但孕婦懷孕時戒口無助減低幼兒患食物敏感風險。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長、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患者如因誤食而有暈眩、神志不清或初期休克迹象,應立即注射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在患者大腿外側輕按「救命針」按鈕並維持十秒,注入的腎上腺素可令患者五分鐘內蘇醒,並藉此爭取時間送院接受治療。但他指,大眾對食物敏感的認知不足,即使患者隨身攜帶「救命針」,旁人也未必懂得使用。
他建議政府加強公眾對食物敏感的認知,並推動餐廳及航空公司制訂無敏餐單,及要求學校應制訂過敏性休克處理指引,教授教師正確操作「救命針」。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