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7, 2020

脫敏治療(過敏原免疫療法)

過敏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鼻敏感),過敏性結膜炎(眼睛過敏)和哮喘都是慢性疾病。這些疾病是由免疫系统對無害的物質如花粉、塵蟎、黴菌孢子和動物的毛屑等產生的不正常反應。現時的藥物如類固醇和抗組胺能有效地控制敏感症狀,然而根治的唯一選擇依然是脫敏治療



脫敏所用的過敏原疫苗是根據病人的敏感測試結果而配製。定期注射過敏原疫苗會導致一種稱為免疫忍耐的反應。此反應是因產生阻礙性抗體和抑壓性 T 細胞而出現。當患者對過敏原的敏感反應日益減少時,症狀也得到舒緩。研究表示,經過三至五年的治療後,即使治療中斷後效果仍會長期持續。



在幼兒時期出現的鼻炎是導致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的研究顯示,因鼻炎而接受脫敏治療的兒童比較沒有治療的兒童將來患上哮喘的風險減少六成,而此情況在治療完成後可持續七年以上。



有研究指出,如果環境致敏原是導致皮膚炎病人發病的主要因素,脫敏治療可有效地減低患者發病的嚴重性。傳統脫敏治療是利用皮下注射方法,新一代的治療方法如舌下敏疫療法會比較方便,可能適合一些病人。







資料來源:https://www.allergy.hk/allergen-immunotherapy-chines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過敏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20

足以致命‧愈見普遍 正視過敏性休克



心臟病、中風、癌症等可致命的嚴重病症,相信沒甚麼人會掉以輕心,可是有種病症可在飲食、服藥,甚至被昆蟲叮咬幾下,就有機會引發,嚴重時更可在短時間內足以致命。如此可怕的疾病,並非甚麼罕見奇難雜症,而是近年愈來愈見普遍的過敏性休克。 

 

同時出現多種症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過敏是源於免疫系統將無害的致敏原識別為有害,並產生不必要的免疫反應,身體會因而製造抗體,攻擊皮膚、氣道或消化系統等部位,引致過敏,嚴重時更會引起全身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  

明德國際醫院免疫及過敏病專科醫生鄔揚源(見圖)表示,過敏性休克是指急性過敏反應,一般都是指兩小時以內,同時出現不止一種的嚴重情況,例如皮膚出現紅腫或發生系統性問題如呼吸不暢、氣喘,甚至血壓急劇下降,又或消化系統如肚瀉、嘔吐等問題,因此過敏性休克嚴重時足以致命。雖然病名稱為過敏性休克,惟鄔醫生指出,判斷此症毋須看患者是否失去知覺,只要出現兩種以上急性過敏反應,已屬過敏性休克。「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首次出現過敏反應都不會太過強烈,因此出現過敏性休克的人士,大都已知道自己會對某種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他補充。

 

長期用藥必須慎察 

日常生活的致敏原幾乎無處不在,可以是食物、藥物,甚至是某種生物。鄔醫生表示,較常見的過敏是藥物過敏。他說:「最常見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它不但被廣泛使用,而且很容易買到,其次是抗生素,最常見的是盤尼西林,而其他生物製藥物如胰島素、血清等,都有機會引起過敏反應。」藥物敏感大多不會在首次服藥時發生,病人更多時是在長期服藥後(如長期服用抗生素或經常使用同一種藥物),才慢慢引發過敏反應的──這意味「以前冇事,唔代表之後會一直冇事」,絕不可輕忽視之!

除藥物外,昆蟲是另一種需要注意的致敏原,「雖然港人不常接觸大自然,昆蟲引發的過敏並不常見,一般是常於戶外工作的人才會較易中招。」鄔醫生補充,本港常見的昆蟲過敏個案包括蜜蜂、黃蜂、紅火蟻等,如只被叮咬一兩次,反應大都不太強,可是一旦被叮咬多次,就有機會引致過敏性休克,嚴重時可致命。至於市民最常接觸的食物過敏,鄔醫生坦言,大約有5%兒童有機會對食物出現過敏反應,成年後則會下降至約1%至2%,「但大部分食物敏感引起的過敏反應,不會嚴重至休克,一般反應只是痕癢、肚痛等情況」。




濕疹患者易食物敏感 

雖然前文提到,首次過敏反應就出現休克的機會不太高,可是仍不能完全排除其風險,現時坊間檢測方式如此多樣,是否及早帶孩子檢驗會更安全?鄔醫生說:「一般情況下,醫生都不建議做檢驗,因檢測後也是要觀察臨 反應才可判斷,加上首次過敏就出現嚴重反應的情況不多,太早檢驗不會有很大效果。當然,如有特別情況的病人,例如本身患有肥大細胞活躍症等免疫系統病症,引發昆蟲過敏的機率就會比較高,或者病人有嚴重哮喘,便會較容易引起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反應,又或者孩子本身有嚴重濕疹,相對容易對食物有過敏反應,我們就會建議他們做較詳細的檢測,以策萬全。」

 

嚴重哮喘者應小心 

過敏性休克嚴重的時候可以致命,其實有沒有方法可有效預防,那平日是否真的只有「坐以待斃」?鄔醫生指出,可多留意如之前提及的患有嚴重哮喘者或孕婦等,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高危群組,在用藥及進食時多加留心,過敏一般與年齡及性別沒太大關係,可是如長者或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他們對過敏產生的氣喘、肚瀉、嘔吐等劇烈反應未必可承受,日常生活就需要更加小心。

 

病發時勿延誤救治 

於應對上,鄔醫生說:「最重要仍是患者本人盡可能掌握自己會出現的過敏反應,尤其在求醫時清楚表明自己對哪種藥物有不良反應。一旦感到不適,要即時求助,千萬別死忍。」他又補充,如患者實在感到十分不適,可盡量讓其平躺,舒緩患者因低血壓或呼吸系統問題而令腦部缺氧的症狀,以盡量維持患者意識。

「最重要是立即召喚救護車,進行急救,一旦缺氧時間太長,除會引起中風等有關腦部的後遺症外,長時間低血壓亦會引致心血管問題,所以一旦有事,千萬別拖延」他又指,如真的想根治過敏,也可以選擇進行脫敏治療,因為現時的脫敏治療除小麥外,其實大部分致敏原問題都可根治。




 資料來源:https://hd.stheadline.com/life/health/20201019/728850/%E7%94%9F%E6%B4%BB%E6%B6%88%E8%B2%BB-health-%E8%B6%B3%E4%BB%A5%E8%87%B4%E5%91%BD%E2%80%A7%E6%84%88%E8%A6%8B%E6%99%AE%E9%81%8D-%E6%AD%A3%E8%A6%96%E9%81%8E%E6%95%8F%E6%80%A7%E4%BC%91%E5%85%8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過敏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急性風癩 數分鐘奪命

 

今年關注組織以俗稱「風癩」的蕁麻疹為主題。組織指,本港一半以上人口有一種或多種過敏,其中蕁麻疹是常見的敏感症狀,急性蕁麻疹更可在數分鐘內奪命,呼籲大眾勿輕視其嚴重性。

「世界過敏週」香港統籌陳偉明表示,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症,因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使滲透性增加,形成似蚊叮蟲咬的腫塊,經常反覆發生,可以自行消退,但嚴重時可以令患者在幾分鐘內喪命。

陳指,蕁麻疹佔大多為急性,病人接觸到致敏原引發。假若蕁麻疹發生在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會腫脹加厚,形成血管性水腫,嚴重可引起呼吸困難及過敏性休克,常因救援不及,在5至10分鐘內會失去知覺及生命。因此,市民不應輕視蕁麻疹的嚴重性。

他續指,慢性蕁麻疹可持續最少6周或以上,每日或間歇性發作,且可持續數年,一般需由專科醫生評估,查找相關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血球病變等,計劃避免誘發因素措施及配合藥物治療。

過去治療蕁麻疹主要靠避免致敏原及服食抗敏藥,陳指現時有提供無睡意新藥、提升藥物劑量及採取免疫系統調節藥物進行脫敏治療,讓過敏者逐步接觸無害致敏原,令身體慢慢適應它。他提醒,時刻為皮膚保濕,可以減低致敏原入侵的機會。

新療法助脫敏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教育及訓練委員會主席鄔揚源指,患者除了要忍受敏感帶來的痛苦,亦要面對社會岐視,他舉例,美國有航空公司不讓對花生敏感的乘客上機;亦有本地家長去信要求老師關注子女敏感情況,結果被要求轉校。他希望藉「世界過敏週」教育大眾認識此病,減少對患者的歧視。








參考資料: Yahoo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20

嚴重濕疹患者生活守則


濕疹長年累月反覆發作,令嚴重濕疹患者的身心飽受困擾,亦影響生活和工作表現。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建議患者對症下藥接受治療之餘,從生活細節上著力改善,對控制病情將大有幫助。

要有效治療先要明白濕疹成因。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指出:「濕疹是皮膚出現結構性問題,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不健全,致敏原容易進入皮膚,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皮膚發炎反應。因此,嚴重濕疹患者除接受醫生的藥物治療外,也要注重日常護膚,避免受致敏原刺激。重點之一是強化皮膚的屏障功能,保持皮膚水分。選用配方簡單,非水溶性成分護膚品如凡士林,可避免成分被皮膚吸收引起敏感,亦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減低外來致敏原進入皮膚的機會





 

天然成分和植物成分不一定安全

很多人以為凡是「天然」或「植物成分」均不會致敏,鄔揚源醫生指出這觀念並不正確。「根據資料顯示,現時最強烈的致敏原均來自植物,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舉例說,薰衣草(Lavender)精油由多種物質組成,部分是非常強的致敏物質,同時存在於其他植物中。假如使用薰衣草精油後身體免疫系統出現過敏反應,之後使用與致敏成分結構類似,由其他植物製成的產品,身體亦會敏感,即醫學上的交叉反應。持續下去,甚至進食含有這些成分的食物,身體亦會出現過敏。」因此,嚴重濕疹患者不建議使用含植物成分和香料的護膚品。

日常生活中存在多種致敏成分,常見的包括塵蟎、重金屬和橡膠,而不少防曬產品、防腐劑、染髮劑和化妝品亦含有影響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嚴重濕疹患者應避免使用,或慎選成分。此外,改變生活習慣,亦有助控制病情。譬如保持居室清潔,減少塵埃積聚。不使用地氈和咕臣。使用防塵蟎功能的枕頭套和床褥套。使用抽濕機,避免霉菌滋生。衣服經常清洗,穿著棉質衣服。全新的衣服必須先清洗,以免衣服上的化學劑和染料等成分殘留,刺激皮膚。如入住酒店或使用健身室,要自備毛巾。






 
醫治嚴重濕疹

要在生活中徹底杜絕致敏原有時並不容易,這亦是嚴重濕疹患者病情長期反覆的原因之一。鄔揚源醫生表示,他的一名病人對塵蟎和貓敏感,但決不因病棄養愛貓。在長期受致敏原刺激的情況下,患者病情相當嚴重,長期無法安睡,皮膚傷口經常受細菌感染,強烈痛楚下有時影響走動。曾接受局部性類固醇藥物治療和免疫抑制劑,病情沒有明顯改善。後來他使用針對濕疹的生物製劑,皮膚消炎止癢效果理想,睡眠質素明顯提升,目前有近七成皮膚得到改善。鄔揚源醫生解釋:「濕疹生物製劑是針對濕疹問題研發,消炎效果明顯,副作用亦較少[3]。當病人完成生物製劑治療後,可進行針對免疫系統的脫敏治療,有機會令身體不再出現敏感反應[4]。」





參考資料: 香港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August 12, 2020

常見致敏原 - 塵蟎




塵蟎是需要依靠吸收空氣內的水份維持生命。因此,濕度與氣溫對塵蟎滋生可謂非常重要。當室內溫度達25度 ,濕度達55%-75%時,是塵蟎滋生的最佳環境。在這情況下,塵蟎由卵到成年期約十五日。

而塵蟎糞便內的酵素含有極高致敏原,可溶解人體皮膚層或黏膜表層的蛋白質,滲透入黏膜或皮膚內導致敏感。

塵蟎是扁蝨類的生物,跟蜘蛛有親戚關係,但與昆蟲無關。所以,一般的殺蟲水對塵蟎是不能產生效用的。

如何減少塵蟎致敏原?

想有效地減少塵蟎致敏原,首先要減少活生生的塵蟎,以及避免與塵蟎致敏原接觸。由於塵蟎是依靠濕氣生存,所以,將室內的濕度調低於50%(維持最少五日),便可把塵蟎殺死。

此外,香港的天氣時乾時濕,我們可使用抽濕機或中央空調系統控制室內的濕度。同樣地,抽濕機要長時間使用;以一天最少八小時房間的濕度不高於50%為例,才能有效減少塵蟎。

不可多得的防塵蟎套

防塵蟎套是減少患者接觸致敏原的一個有效方法。因家居塵蟎主要居住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應替床褥和枕頭等長時間接觸的用品套上防塵蟎套。最佳的選擇是人造纖維物料細密編織而成的微纖維套,能有較隔離塵蟎致敏原,有助減少患者對致敏原的接觸。避免使用不能清洗,不透氣或附有化學劑的防塵蟎產品。

一般而言,防塵蟎套應該二至四個星期清洗一次,而日用的床單、枕頭袋和被袋,亦需要每星期以55度以上的熱水清洗一次。床褥本身應經常吸塵,亦可定時找專業清潔服務做清洗。塵蟎在55度的環境下,十分鐘後便會死亡。若有部分物質不適宜以熱水清洗,便可使用乾衣機加熱。同樣地,乾衣機的溫度需調至55度及使用約十分鐘;對於一些不可用熱力處理的物件如毛公仔 ,可用冷凍方法,即把物件放在攝氏-20度的冰箱內儲存24小時,可將塵蟎凍死,然後再用冷水洗走塵蟎的屍體。而乾洗亦是殺死塵蟎的方法之一,但未必能夠清洗已經存在的塵蟎致敏原。

最後,不少人都誤以為羽毛枕頭較容易引起敏感。有研究發現,乳膠和其他人造物料所製造的枕頭,造成敏感的機會比羽毛枕頭多五至八倍,因羽毛枕的外層質素比較高,能較有效隔離致敏原,所以產生敏感的機會亦減低了。

塵蟎的致敏原體積直徑約5 - 10微米,而塵蟎本身則約20微米;換言之,若選用的物料針孔直徑少於6微米時便可有效地隔阻塵蟎致敏原;除此之外,患者更要選用透氣物料(微纖維),減少床褥和枕頭等的濕度,滅絕塵蟎生長。




參考資料: http://www.allergy.hk/allergen-hong-ko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uesday, July 14, 2020

濕疹 (過敏性皮膚炎) -濕疹成因, 濕疹測試, 濕疹治療



濕疹成因?

由於先天性的皮膚結構問題,濕疹患者的皮膚表層細胞容易脫落,失去應有的天然保護功能,減低皮膚的抵抗能力,容易受細菌感染;亦因患者皮膚表面的水份較易蒸發,一般而言,患有過敏性皮炎者的皮膚會較為乾燥,甚至有龜裂的情況。因此,外界物質(如化學物質、致敏原)會滲入患者皮膚,長時間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形成皮膚過敏現象。濕疹患者同時患上鼻敏感、哮喘和食物敏感的機會率都較一般人高。

濕疹患者有可能會有心理上的後遺症。以小童為例,他們的臉部發炎部位會有紅腫現象,影響外觀。他們或許被其他同學取笑和欺負等,若情況持續,患者會失去自信;還有,皮炎患處十分痕癢,晚上時情況更壞,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令學習時不能集中,不但構成學業上的問題,患者的情緒上亦會較為暴躁、不耐煩等。

濕疹診斷與測試?

濕疹的病徵明顯,在診斷時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找出誘發病症的根源。

濕疹症狀:皮膚癢及乾燥, 紅腫, 龜裂, 損傷(因長期搔癢), 皮膚變厚

過敏測試 - 在診斷嬰兒和一至兩歲的小童,首先要檢查他們有否食物過敏。有研究指出,約有40-50%的三歲以下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小童有食物過敏的現象,但在少年和成年病人較為罕見。 環境致敏原如塵蟎、霉菌和動物毛屑等,和接觸性致敏原如金屬、顏料、防腐劑等亦會引起過敏反應。

下一步驟是證實患者是否有細菌感染的跡象。在患者發病時的皮膚表面抽取部份細菌培養,測試它有否抗藥性。若患者的抗生素藥物劑量不足時只能去除部分細菌,存活下來的會為求生存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產生抗藥性保護自己,故再使用抗生素時則需加倍注意。

濕疹治療?

患者首要找出誘發皮炎的主要原因。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方法是保護皮膚,防止接觸致敏原或刺激皮膚的物質,以及使用消炎藥物等。亦可選擇脫敏治療減輕皮膚過敏的問題。

1. 皮膚護理

濕疹最基本的問題是患者的皮膚結構有缺陷 ,因此最好使用能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的護膚品,如油質類的護膚霜。皮膚乾燥時必須加強保濕,最有效的保濕方法是浸浴。

2. 致敏原迴避

當患者對食物或環境致敏原有過敏反應時,便需迴避有關致敏原。

3. 消炎治理

類固醇可有效消炎,不過有研究發現,類固醇會令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惡化,當濕疹病發時,類固醇可消退炎症,但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受損。類固醇的其他副作用:皮膚萎縮, 皮膚變薄, 出現血管斑, 反彈性皮膚炎

因類固醇藥膏不適宜長期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售由抗排斥免疫藥物製造的非類固醇藥膏,亦可達消炎作用,但避免了類固醇的副作用,是較為安全的治療過敏性皮炎藥物。儘管如此,非類固醇藥膏的療效始終不及類固醇,所以只能作預防的角色,當患者的皮炎情況已受到類固醇藥物控制時,便可用非類固醇藥膏作預防性使用。

4. 口服消炎藥物

嚴重過敏性皮炎的患者,單獨使用外塗藥物難以控制病情。一般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已是極度過敏,而血液內的IgE抗體相當高,如局部外塗藥物無效時,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5. 脫敏治療


若患者的濕疹與環境致敏原有關時,可考慮接受脫敏治療。 據香港的環境,塵蟎是主要的環境致敏原。如患者的濕疹已受到控制時,尤其患者本身有其他由塵蟎引起的過敏問題(鼻敏感和哮喘),便可進行脫敏治療。患者在選擇脫敏治療時要小心,若濕疹還未受到控制時進行脫敏治療,反而會加劇病情惡化。




資料來源:http://www.allergy.hk/eczema-chines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hursday, June 4, 2020

家長勿亂帶子女做食物過敏測試 誤信結果隨時出事

有研究指出香港有5%兒童患有食物敏感,而坊間愈來愈多機構提供「IgG抗體測試」,以簡單方法測試小朋友是否對多種食物過敏,有醫生指出,此類測試「沒有任何意義」,因IgG對大部分食物都呈陽性反應。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教育及訓練委員會主席鄔揚源醫生指出,IgG抗體是一種保護機制,只要吃東西都會出現IgG反應,繼而產生對食物致敏源的抗體,代表該食物對人體沒有影響,「所以係冇意義,因為你食過有抗體,就一定會呈陽性,冇反應嘅先會有問題。」
該會執行委員莊俊賢醫生指,曾遇過有母親誤信IgG測試結果,以為呈陽性的食物會導致過敏,而只給女兒吃很小種類的食物,導致營養不良,而她亦因此而承受嚴重心理壓力,「唔知嘅甚至會覺得係虐兒,但其實係呀媽好心做壞事。」
亦曾有一名3至4歲的小孩對牛奶敏感,其母帶他去接受坊間的自然療法後,再進行IgG測試,發現呈陰性反應,就給孩子喝牛奶,結果導致孩子差點死亡,情況嚴重。
鄔揚源指出想要了解小朋友對某種食物是否敏感,應進行「IgE抗體測試」。IgE是血液中的抗體,一旦發現進入人體的物質對人體有害,當兩者結合時,就會出現過敏症狀,如水腫、痕癢等,嚴重更會引發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他強調任何測試都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而不同受認可的IgE測試方法亦有不同的靈敏度及不同標準,「所有測試結果只能夠作為參考,而唔可以作為食物敏感嘅診斷標準。」他建議市民如發現有過敏症狀,應及早求醫。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712/5694619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Friday, May 8, 2020

美童疑聞烹調魚味 過敏致死


【本報訊】美國紐約一名十一歲男童本來對魚類敏感,在元旦日當天懷疑因家人正在烹調鱈魚,他對烹魚的氣味出現過敏反應,最終一命嗚呼,法醫將調查他的確實死因。有香港專家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曾遇過同類情況,指氣味足以引致過敏反應。
事發在當晚七時許,男童讓皮埃爾(Camron Jean-Pierre)在位於布魯克林區的家中感不適。家人將一部相信可治療其症狀的儀器接駁到他身上,但讓皮埃爾仍陷昏迷,送院後不治。其家人和鄰居都對讓皮埃爾突然離世表示哀痛。
港專家:氣味是微分子可致敏
香港過敏醫學會主席何學工醫生受訪時表示,從分子學而言,氣味其實是食物的微分子,當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數量,可誘發病人的過敏反應;假如患者有哮喘,遇上過敏時,雙重因素可致命。他曾遇過類似個案,一名小孩在另一房間,吸入廚房烹煮魚的氣味後誘發過敏。除了海鮮外,麵粉、花生粉及香料等,揮發在空氣中都可令人不適。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過敏會隨着年齡及免疫系統改變,童年時沒有過敏,亦不代表長大後沒有。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表示,若遇嚴重過敏情況,可使用俗稱「救命針」的自動腎上腺素注射器作急救,並立即送院治療。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hursday, April 2, 2020

抗過敏由兒童做起



過敏的成因無論是後天或先天,都會對幼童的生活質素和健康造成影響。專科醫生強調,都市人過敏病患愈趨普遍,本地患者病發年齡更有不斷提早的年輕化情況,故呼籲家長如有懷疑,應盡早帶子女求診,因為如惡化成嚴重過敏症,可足以致命。

對於本港常見的過敏症病患,免疫及過敏病科醫生鄔揚源指出,本地患者於孩童時期已病發的情況愈趨普遍,而當中又主要以鼻敏感、濕疹、哮喘、食物敏感最為常見,其次則為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等。

較被人忽略的,是大部分患者很可能連自己有否患過敏症亦不太清楚,其實如果季節氣候轉變時,便會出現流鼻水、打噴嚏或鼻部痕癢等情況,即很可能已經屬輕微過敏症患者。

鄔醫生說:「要認識過敏症,需要先由其成因和病理說起,過敏症成因主要是人體免疫系統,錯誤辨別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會損害人體健康,因而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和炎症。而兒童的異常免疫反應其中一個成因乃幼兒的免疫系統還未曾成熟,因而產生錯誤的反應。其次,病童的成長環境亦與免疫系統是否發育成熟有關,如幼兒時期接觸到愈多細菌抗原,理論及實際上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忍耐反應和成熟程度。可是,由於現今世代,尤其已發展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生活環境都過於衛生,令幼兒接觸細菌的機會也相應減少,很多時過度保護下,反而令幼兒免疫系統在成長時期,缺乏了充足刺激,有礙了整體的抗病抵禦能力。」


雖然過敏性疾病的症狀,以及可影響的器官範圍非常廣泛,如涉及由耳、鼻、喉的呼吸系統、眼睛,以至皮膚等,但初步也可根據其成因機理,概括分為「抗體過敏」及「細胞過敏」兩大類。前者多以鼻敏感、哮喘、蕁麻疹、風疹、急性食物過敏及藥物過敏為主,一般會於接觸致敏原後,大概約一小時左右便病發。這是由於人體接觸到致敏原時,自身免疫系統所製造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經血液進入皮膚和呼吸系統等,從而刺激到人體「肥大細胞」釋放出發炎因子,令人體出現各種過敏症狀,例如氣管收窄、皮膚紅腫、痕癢等。

至於「細胞過敏」則以一些延遲和持續發生的過敏反應為主,例如皮膚的濕疹類紅腫、接觸性皮膚敏感,或由食物引發的腸胃敏感等等。這都是由於免疫系統內的T細胞接觸了某些致敏原時,釋放一些發炎因子,並造成過敏症狀,一般會於接觸致敏原後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病發。

鄔醫生提醒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有過敏問題,好像經常無故流鼻水、咳嗽或皮膚紅腫痕癢等,應盡早前往求診,要確診是否患有過敏性的疾病,除了參考家族病史及作詳細的臨牀問診外,血液測試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因它可檢測出患者血液內是否含有對特定致敏原有反應的抗體。

不過,由於部分病菌也會產生類似的抗體,例如金黃葡萄球菌等,因此血液測試有時亦難以完全避免出現假陽性反應的機會率。總而言之,醫生會從多個角度綜合判斷,不會靠單一的血液測試來斷症。

病童確診後,應盡早接受治療,首先應找出致敏成因,例如進行皮下測試,確定引起過敏的致敏原是甚麼,之後再進行脫敏治療,其中一種治理方法是將致敏原提煉成藥劑,以舌下置藥方式,讓身體逐步適應,從而達到減少過敏的效果,但這種治療可能會長達三至五年。

另一種是近年新研發的抗IgE藥物,屬於可直接針對免疫球蛋白抗體的抗過敏藥物,藥物可以有效中和患者的致敏因子IgE,從而減少急性過敏反應,一般多用於嚴重及對身體有即時危險的情況。」鄔醫生強調。







參考資料: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625988&target=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March 16, 2020

過敏症高危因素





1.     遺傳
第一個可以影響過敏症產生的重要因素是遺傳。有不少嬰兒出世時已有過敏症家族史,大約有30%嬰兒的父母(至少一方)或兄弟姊妹是過敏症患者。



完全沒有家族過敏史的嬰兒,約有10%在長大後患有過敏症;若父或母患有過敏症,或是兄弟姊妹有過敏症,這名嬰兒患上過敏症的可能性已經提高至30%;若父母雙方同是過敏症患者,其嬰兒將來有過敏症的機會超過一半。

2.     飲食習慣
第二個因素是飲食。在60年代的研究已發現,若嬰兒是喝牛奶的話,他患上濕疹的可能性增加七倍;70年代的研究亦指出,使用牛奶配方餵哺嬰兒,將來患濕疹和氣管過敏的機會較用母乳餵哺的嬰兒高;至於近年的研究發現,以普通配方餵哺的嬰兒比母乳餵哺的患有過敏症的可能性增加三倍;亦有研究顯示,以普通配方餵哺初生至四個月大的嬰兒,日後患有哮喘的機會亦較高。

總括來說,餵哺母乳最少四至六個月的嬰兒,及在初生至四個月不餵食其他食物,包括嬰兒配方和其他固體食物,可減少嬰兒日後有敏感和哮喘的機會。







參考資料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March 2, 2020

嚴重過敏性皮炎需要口服消炎藥



嚴重過敏性皮炎的患者,單獨使用外塗藥物難以控制病情。一般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已是極度過敏,而血液內的IgE抗體相當高,如局部外塗藥物無效時,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口服類固醇可有效地減輕皮炎,不過早前提及,類固醇並非適合長時間使用。對於過敏性皮炎嚴重者,可短暫服用口服類固醇控制病情,但停藥後或會出現反彈現象,或有需要用另類免疫藥物取代。以下是兩種持有較多醫學數據支持的另類免疫藥物:



1.          Azathioprine(硫唑嘌呤)

2.          Cyclosporine(環孢靈素)




Azathioprine較適合小童,它的藥力稍慢,通常8-12星期才發揮效力。初時可跟類固醇一併使用,當Azathioprine開始見效時,便會停用類固醇藥物。一般而言,Azathioprine在服用6-12個月時已達致70%-80%的療效,若患者持續服用較長時間(約1-2年)後,病情受到控制時便可轉用局部類固醇藥物。


Cyclosporine是抗排斥藥物,通常1-2個星期便可發揮藥性,可是Cyclosporine的費用不單昂貴,副作用亦比較多,如影響腎功能、血壓等,停用時亦可能有反彈現象。






參考資料: <<了解過敏症>>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February 17, 2020

過敏休克要警惕 攜帶急救筆保平安

過敏體質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一些食物及物質,會令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它可在數小時甚至數秒鐘內引致過敏性休克,其嚴重性不可忽視。過敏性休克可令人呼吸困難,失去知覺,嚴重時更會致命。因此過敏症患者應及早求診,並隨身攜帶「過敏急救筆」,及時紓緩過敏性休克帶來的不適,避免出現生命危險。

過敏症在本港十分普遍,在小童中尤其常見。嚴重的過敏性反應可造成休克,是一個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其全身性的症狀包括皮膚、呼吸道、心臟、腸胃及中樞神經等,可謂「殺人於無形」。

多種物質可引發過敏

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部分物質當為入侵的病原,繼而產生抗體,製造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E),引發免疫反應,令身體出現過敏徵狀,例如氣喘、皮膚出疹及喉嚨及氣管收窄等。事實上有不少小童患上不同程度的濕疹、食物敏感或哮喘等過敏症。常見的食物致敏原包括花生、果仁、雞蛋及奶類製品等,而常見引起過敏性休克的物質,則包括藥物如抗生素、昆蟲毒液及乳膠等。致敏原種類繁多,雖然不少人會避免接觸相關食物及物質,但仍有部分食物製成品可能未有清晰列明所含成份,過敏者一旦進食,會引致嚴重不適徵狀;而在日常生活及戶外地方,也隨時會不慎接觸致敏物質,引發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後果嚴重

由於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導致過敏性休克,隨時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使人失去知覺甚至送命,因此若發現有嘴唇或舌頭腫脹、面部麻痺、喉嚨及氣管收窄、呼吸困難、頭暈、凸起紅疹、失去意識、嘔吐及血壓急降等不適徵狀,應立即使用一次性腎上腺素注射器 —「過敏急救筆」,除了可以放鬆氣管肌肉,改善喉部腫脹及呼吸情況外,更可提高血壓,紓緩頭暈或失去知覺等徵狀。

隨身攜帶保安全

一次性使用的「過敏急救筆」,已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既安全又簡單易用,內有預先量度的單劑量腎上腺素,以及配備同類產品獨有的自動回收式針頭。使用時,只需先拔除自動注射器的黃色保險蓋子,然後把黑色的注射器針頭牢牢地按壓在大腿外側,當聽到啪一聲後,顯示正在注射腎上腺素,大約十秒後可將注射器移開,並可用手輕輕按摩注射位置。注射後急救筆的黑色蓋會自動套住針頭,保障安全。

「過敏急救筆」可有效急救過敏性休克,無論在戶內及戶外,均可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過敏急救筆」,已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既安全又簡單易用,內有預先量度的單劑量腎上腺素。同時更備有兩款不同的單劑量,供不同體重人士使用。體重30公斤以上人士適合注射300微克劑量,15至30公斤體重人士,則可選擇150微克劑量。急救筆不用冷藏貯存,使用改善不適徵狀後,應盡快求診,若情況危急,則應同時報警求助。同時過敏性休克患者應隨身攜帶「過敏急救筆」,以保障安全。

過敏急救筆使用方法


使用時,先拔除自動注射器的黃色保險蓋子。
把黑色的注射器針頭牢牢地按壓在大腿外側,當聽到啪一聲後,顯示正在注射腎上腺素,大約10秒後可將注射器移開,並可用手輕輕按摩注射位置10秒。
注射後急救筆的黑色蓋會自動套住針頭,保障安全。
如症狀在5至15分鐘後沒有改善,應準備第二次注射並立即致電999尋求醫療援助。










參考資料: 香港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hursday, February 6, 2020

過敏測試有什麼種類?


為了有效地治療過敏病,準確的診斷是必要的。病人詳細的病歷與體格檢查,再配合測試,便能讓醫生更清楚了解過敏病原,同時亦可使我們能按照您的情況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皮膚點刺測試:
以診斷動物的毛皮垢屑, 塵蟎, 黴菌, 花粉, 黃蜂、蜜蜂等蜇棘昆蟲的毒液, 食物, 橡膠, 藥物,如盤尼西林、局部麻醉藥…


過敏血液測試
激發式測試以診斷阿斯匹靈藥物敏感, 食物和食品添加劑過敏, 過敏哮喘
盤尼西林及其它藥物過敏, 特殊過敏原反應,
晚發性過敏反應皮膚測試:細胞免疫功能測試, 結核病測試


肺部功能測試:
哮喘診斷, 確定哮喘治療的成效
鼻黏膜診斷過敏, 傳染


斑貼測試診斷:接觸性皮膚炎, 與食物過敏相關的異位性皮膚炎(濕疹)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Monday, January 20, 2020

蕁麻疹的過敏性反應



若蕁麻疹屬於急性過敏反應時,患者在接觸致敏原後(如藥物、食物或昆蟲等)約一至兩小時內便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有些人士對蝦和蟹等海產類食物敏感,每當他們吃過此類食物時便會出現風疹。然而,若情況不太嚴重,患者不需服藥物便一天之內風疹會漸漸消失,直至再次接觸同樣食物時,風疹又會再次出現。


有時候,患者未必完全清楚自己對某種食物有過敏反應。有些人可能對食物添加劑或調味料如薑、蒜頭等過敏,而有些人甚至找不到致敏的源頭。食物過敏通常引發急性蕁麻疹,但只有5%的慢性蕁麻疹是由於食物過敏引致。


環境致敏原亦會造成急性蕁麻疹,如花粉症患者在春天的花粉季節時特別容易出現蕁麻疹;動物過敏者在接觸貓狗後都會長出蕁麻疹;而塵蟎過敏者或患有鼻敏感、哮喘人士,接觸了塵蟎或多塵的物件後,又或是久經未洗的毛衣時都會出蕁麻疹。





參考資料:<<了解過敏症>>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Saturday, January 11, 2020

不可多得的防塵蟎套


防塵蟎套是減少患者接觸致敏原的一個有效方法。因家居塵蟎主要居住於床褥、枕頭、被單、地毯、毛公仔和梳化等地方,應替床褥和枕頭等長時間接觸的用品套上防塵蟎套。最佳的選擇是人造纖維物料細密編織而成的微纖維套,能有較隔離塵蟎致敏原,有助減少患者對致敏原的接觸。避免使用不能清洗,不透氣或附有化學劑的防塵蟎產品



一般而言,防塵蟎套應該二至四個星期清洗一次,而日用的床單、枕頭袋和被袋,亦需要每星期以55oC 的熱水清洗一次。塵蟎在55oC 的環境下,十分鐘後便會死亡。若有部分物質不適宜以熱水清洗,便可使用乾衣機加熱。同樣地,乾衣機的溫度需調至55oC 及使用約十分鐘;對於一些不可用熱力處理的物件如毛公仔 ,可用冷凍方法,即把物件放在攝氏-20oC 的冰箱內儲存24小時,可將塵蟎凍死,然後再用冷水洗走塵蟎的屍體。而乾洗亦是殺死塵蟎的方法之一,但未必能夠清洗已經存在的塵蟎致敏原。




最後,不少人都誤以為羽毛枕頭較容易引起敏感。有研究發現,乳膠和其他人造物料所製造的枕頭,造成敏感的機會比羽毛枕頭多五至八倍,因羽毛枕的外層質素比較高,能較有效隔離致敏原,所以產生敏感的機會亦減低了。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