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14

母乳餵哺後出現出現濕疹

 
 
 
阿爾弗雷德在出世的首三個月用母乳餵哺,約在兩個月大時開始出現濕疹症狀。轉用奶粉後,濕疹情況惡化,到了六個月大時,他的濕疹蔓延至面部,身體,手腳部位。痕癢的濕疹更影響他的情緒,幸好尚未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比較容易處理病情。

阿爾弗雷德可轉用低敏奶粉,排除對牛奶過敏的問題,然後再教導他的父母如何護理他的皮膚,通常會在兩星期內便可痊癒。


不過,當阿爾弗雷德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因他已經對牛奶過敏,最好先試每種新食物兩至三日,觀察他的皮膚情況有否轉變。如情況惡化,便須立刻停食此種食物,然後做測試確定。

待一至二年後再次進行測試,觀察他對牛奶過敏是否已經消失,如是便可再嘗試飲奶。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有花生,雞蛋,其他果仁和貝殼類等。



參考資料: <<了解過敏症>>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April 23, 2014

兒童過敏




食物過敏 

食 物也是重要的過敏原之一,也是一種免疫系統的反應。最常引起的是蕁麻疹、嬰兒濕疹及嬰兒胃腸障礙。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為牛奶、黃豆、雞蛋、花生、小麥、 海鮮、果仁。食物過敏不一定是發生在胃腸之內,整個身體都可能有過敏反應,如果是初次接觸,可能是口部出現紅腫痕癢等。吃了過敏食物可以導致嘔吐或肚屙, 若是被吸腸胃吸收了,就有可能出現其他的過敏反應,如水腫、風疹、血壓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免疫療法 
 
要根治過敏症可以嘗試使用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又稱減敏治療(Hyposensitization),是漸進性的增加身體接受致敏原的劑量,希望可以調整身體對過敏原的免反疫反應。減敏治療的效果以過敏性鼻炎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過敏性氣喘。可通過舌底或注射以吸收致敏原,刺激免疫系統,強迫免疫系統接受,減低過敏。



吸煙──若是家中有人吸煙的話,小朋友長大之後患過敏症及哮喘的機會大大增加。
寵物──最好不要飼養貓狗等寵物,免使小朋友有致敏的機會。
塵埃──塵埃是很普遍的致敏原,家中最好避免用地氈或厚窗簾,免使塵埃積聚。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uesday, April 15, 2014

5%港童食物敏感 外出用膳小心

每20名港童就有1人食物敏感,並有增加趨勢,食肆卻毋須在餐牌標示致敏成分,孩子出外用膳隨時無命。



有醫生指逾半數病人都在食肆用餐後發病;有加拿大回流的港童吃了一小口叉燒包,即出現氣喘及嘔吐,才知叉燒包混有奶粉,自此外出用餐都要為女兒自備食物,卻受盡白眼,其母慨歎本港對過敏患童支援不足。

李太育有一名15歲女兒,10多年前由加拿大返港居住,惟女兒對多種食物敏感,故不論於外出進食及求學,均帶來諸多不便。李太稱,女兒對牛奶、雞蛋、魚、冬菇、矮瓜等多種食物敏感,需隨時攜帶「救命針」以防萬一。






叉燒包混奶粉 即打「救命針」

她表示,女兒移居香港數月後一次飲茶,吃了一口叉燒包,即時出現氣喘及嘔吐等過敏反應,才知道「叉燒包原來會加入奶粉製造」。

李太即時帶同女兒到附近醫務所求診,並要求醫護人員為幼女注射自攜的「救命針」,但醫生卻誤打於自己手上,幸而女兒於20分鐘後情況好轉,無性命危險。

李太自此外出進餐都先自備女兒食物,擔心餐廳食物會令女兒過敏,卻受盡白眼:「問餐廳(侍應)可否不加入致敏食物,對方會嫌麻煩,叫我們到別處吃,但加拿大的餐廳卻會理解。」



餐廳嫌患者麻煩 受盡白眼

她慨歎,不但本港餐廳嫌患者麻煩,大部分學校亦無就食物過敏兒童提供足夠支援,令患童家長需左撲右撲才覓得合適學校,而女兒現時就讀的學校因曾有學童食物過敏休克送院,安排護士駐校,處理一旦發生的食物過敏情況。

本港每100名14歲以下兒童當中,就有約5人對至少1種食物有過敏反應。身兼香港過敏協會主席的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何學工表示,食物過敏最快可於5至8分鐘內奪命,幼童進食後出現風疹、面腫、嚴重咳嗽、喘氣等3、4個過敏症狀,應即時求醫。



個案趨增 最快5至8分鐘奪命

何醫生及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鄔揚源均指,近年本港食物過敏情況均有增加趨勢。

鄔揚源相信食物過敏案增加是因為公眾對此認知加深所致,而臨床所見整體有逾半個案均是於餐廳進食後出現過敏反應而求醫。他說:「香港食物種類較廣泛,接觸得到的食物、調味料亦較多,(臨床)需要更多時間去找出患者食物過敏的致敏原。」

消委會發言人稱,現時食肆出售的即食食物不受食物標籤監管,不需提供即食食物的成分;又認為連鎖快餐店所用的原材料及製作方法較穩定及容易控制,若要於食肆推行致敏物標籤,可先由連鎖快餐店做起,在餐牌標明致敏成分。

食安中心稱,會密切留意國際上對要求食肆標明食物中是否含有致敏成分的情況,並適時檢討食物標籤的要求。
























參考資料: www.hket.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April 9, 2014

何為自身免疫反應?




自身免疫是指免疫系統對自體組織產生的免疫反應,製造抗體免疫細胞襲擊身體組織,最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的種類繁多,廣為熟悉的有類風濕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症。患有以上兩種系統性免疫病者容易長出蕁麻疹,不過此類患者佔慢性蕁麻疹整的比率少於2
有研究發現,大約60 – 70%的慢性蕁麻疹病人對自己的血清有過敏反應,即是可以在患者血清中找到抗免疫球蛋白EIgE)認受體的抗體,而這些抗體會導致肥大細胞活躍起來,釋放組織胺,引起蕁麻疹的現象。這類慢性蕁麻疹可用自體血清皮膚測試確診。

還有,患有自身免疫反應的蕁麻疹病人,他們患上其他的免疫問題,如自身免疫甲狀腺病、斑禿、白蝕等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唯暫時醫學界上仍未確定製造自身免疫抗體的原因。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uesday, April 8, 2014

濕疹的藥物治療





消炎治理


類固醇可有效消炎,不過有研究發現,類固醇會令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惡化,當濕疹病發時,類固醇可消退炎症,但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的皮膚保護功能受損。類固醇的其他副作用:皮膚萎縮, 皮膚變薄, 出現血管斑, 反彈性皮膚炎。 
因類固醇藥膏不適宜長期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售由抗排斥免疫藥物製造的非類固醇藥膏,亦可達消炎作用,但避免了類固醇的副作用,是較為安全的治療過敏性皮炎藥物。儘管如此,非類固醇藥膏的療效始終不及類固醇,所以只能作預防的角色,當患者的皮炎情況已受到類固醇藥物控制時,便可用非類固醇藥膏作預防性使用。  


口服消炎藥物 

嚴重過敏性皮炎的患者,單獨使用外塗藥物難以控制病情。一般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已是極度過敏,而血液內的IgE抗體相當高,如局部外塗藥物無效時,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Wednesday, April 2, 2014

計算遺傳過敏症的機會率

遺傳基因是過敏症的重要成因,如果父母患有過敏症的病歷,包括鼻敏感哮喘、皮膚濕疹和食物過敏等,他們的兒女患上過敏症的機會比一般人士高。


患有過敏症的父母
兒女患過敏症的機會率
父或母的其中一方
30%
父母雙方
50% - 60%
父母雙方患上同一過敏症
70%會患上同一過敏症
從以上列表可知,遺傳基因影響對下一代患上過敏症的機會。


預防勝於治療?
 
過敏症的遺傳因素複雜非常,並非單一基因所能引起的。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尚未有可靠的基因測試方法來預測下一代會否患有過敏症。然而,有研究指標可以幫助我們統計一下過敏症的患病機會,尤以臍帶血研究為例。
 
臍帶血研究
 
早前,有科學家研究嬰兒出生時臍帶血內的免疫細胞,發現了高危的過敏症嬰兒,他們體內的某種免疫細胞功能與一般嬰兒不同,而且他們的IgE抗體亦比正常指數高。
最重要的是,當估計嬰兒患上過敏症的機會率時,亦有望能實行適當的措施可以減低未來過敏症發病率上升的風險,所以,預防過敏症便是目前科學研究的一大重點。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Tuesday, April 1, 2014

有怎麼方法診斷食物過敏呢?





皮膚點刺測試特定IgE血液測試常用於診斷食物過敏。但是,若在兩種測試中出現陽性反應,也不代表病人對那類食物敏感。原因是病人的皮膚或驗血檢測中出現陽性反應,但可能身體內部產生一種名為耐受性的免疫反應,來壓制食物過敏的情況。故患有食物過敏的兒童,長大時產生耐受性免疫反應, 但數年內仍會得出陽性檢測結果。
 
另一方面, 皮膚點刺測試 (Skin Prick Test) 或驗血測試出現陰性結果則能確實排除患有立刻性類型的食物過敏;所以,當過敏病專科醫生懷疑病人的皮膚或驗血測試結果不正確,或當患者可能已經排除其食物過敏時,便會使用食物口服測試來證實病人是否對某種食物真正過敏。

 
開放式口服測試是透過緊密的醫療監督下,簡單地給病人作漸進式的餵食,但是有不少病人會在心理壓力的影響下,使測試結果出現偏差。所以把食物掩藏在一個載體內(如蘋果醬),會給予患者作單方面矇蔽(試驗者被矇蔽對試驗品的資料)或雙重被矇蔽(觀察員和試驗者皆被矇蔽)的方式與單純載體交替使用,排除心理影響。




參考資料: www.allergy.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過敏病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